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徐州首个医学影像展开展 医者情怀动人心

中国江苏网5月29日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韩黎雯)“循技入微,医影同行”徐州首个医学影像图像展,于5月25日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不似印象中的书画展现场那般热闹,没有考究的展厅、精致的装裱、专业的灯光、驻足的观者。以“黑-白-灰”三色为主基调的展品,独立、低调地伫立在病房4号楼和6号楼2层连廊靠墙处,观者多为一些行色匆匆的医者和奔波求诊的患者。

这些展品仅是影像中心“家庭相册”中的冰山一角,但它们足以定格历史、讲诉故事、折射精神、珍藏记忆。展出图片的内容是影像中心日常开展的一些检查项目图片,每组图像介绍了所采用的检查技术和所能解决的临床疑虑。

主办方为保护患者隐私,将每幅图片中的患者信息作隐藏处理。“通过此次展出,希望能够鼓励年轻技师在本职工作中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断精进专业技术,发现更多更好的扫描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意见和更大的帮助。同时,也希望临床医生更全面的了解影像中心业务,协助临床选择更精准的检查方式,我们欢迎临床科室为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促进科室发展,提升专业水平。”院影像中心主任曹伟表示。

“图像中的受检者是一位76岁的女性,健忘一年,伴进行性加重3月余,因临床考虑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故来做海马检查。因海马检查的特殊性,要求患者坚持不动30-50分钟,提前与家属和患者沟通好,告诉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她的紧张感,尤为重要。做完检查后,我提醒她不要忘记拿走自己的东西,她看着我神情呆滞地说了一句‘什么都没丢下,丢的只是记忆,很多东西都想不起来了’。”当听到这句话后,医学影像中心放射主管技师、从业10年、参展者王帆深受感动,他说:“从表面上看,老人精神矍铄,但她的话瞬间触动了我,不仅仅是出于对患者的同情,那一刻我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学影像技师肩上的责任,我要秉持这份责任,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差异化、适合患者的检查方案,做出更精准的图像,更好地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优质影像信息!”

何谓优秀的医学影像图片?拥有40余年从业经验、医学影像中心主任技师、江苏省医学影像技术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学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陈新沛分享道:“在传统医学影像时代,你提到的优秀医学影像图片在业内被称为‘甲级片’,它的评价标准有位置准确,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无污染划损、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造影片造影剂涂布均匀。现代医学影像专业提倡‘精准影像,技术先行’,摄片时病患体位准确的摆放、曝光剂量恰当的设置,是图像后处理的前提,更是诊断医生作出精准诊断的保障,因此技师要详细阅读临床医生开的申请单上的要求,详细了解受检者的病情,这样才能拍摄出高质量的图像片。当然,电脑后处理也弥补了前期拍摄的诸多不足,例如调整照射野(照射范围)大小,图像对比和清晰度……人性化发展的趋势,给患者带来更为温馨的就医感受,向X线摄影技师提出更高要求。一句话总结,一幅优秀、精准的医学影像图片至少要满足四点:位置准确,对比度清晰,胶片上没有伪影,对受检者敏感部位给予适当的防护等。”

曹伟在谈及一幅完美影像图片“生成不易”时说:“一幅完美的图片,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完美的图像又是做出精准诊断的基石。整个流程需要患者,护理分诊,技师的共同配合,在分诊导诊,患者检前准备、检中配合,技师指导服用造影剂、扫描、重排、打印成片,诊断医生阅片、出具诊断报告等等,各环节出现的任何小瑕疵都可能造成伪影,影响成片,甚至是最终诊断。”为了尽力避免全流程和各环节可能存在的这些“小瑕疵”,影像中心不断优化检查流程,定期对护理、技师和诊断医师进行考核,定岗定责,精益求精。

“‘所想即呈现,所见即所想’,是我们科室一直追求的目标。”曹伟把“影像比作临床的眼睛”,而拥有一双合格影像人的“慧眼”是医学影像技师终身的修炼和追求,需要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实践,不可一蹴而就。考虑到青年优秀技师的养成非一朝一夕,医学影像中心除了举办这次“影”展,还将青年技师成长提升作为常态化工作布局谋划,想方设法为青年搭建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我们制定了科室内部的培训培养计划,护理组、技术组每月进行技术质量控制,对于出现的差错,不回避不遮掩,认真剖析原因,找出根源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扫描方案,及时发布在科室微信群;每周五的科室业务学习,锁定新业务,传播新技术,安排普放技术人员进入CT、MRI学习操作,诊断医生利用空余时间学习CT、MRI的诊断知识,目前已有三名技术人员,一名诊断医生经过培训、申请、考核合格轮转到CT操作岗和诊断岗,充分利用科室内部资源,让人员流动起来,为青年技术人员创造更多学习机会。”

采访中了解到,在遇到一些疑难病例扫描时,或者因青年技师经验有限,无法有效评估病情制定检查方案时,科室会安排高年资诊断医生现场指导,这一举措受到青年技师欢迎,也为他们在职业生涯起步阶段注入了一份动力。“影像诊断和技术相辅相成,技术组做好图像,诊断组诊断疾病,共同做出相对优质图像,这样既提高了影像检查水平,同时凝聚了技术、诊断,增强团队协作力。”王帆说。



TAG: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