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国内“大型医疗设备带量采购”已成趋势

随着医疗采购改革节奏的加快,大型医疗设备终于走到了带量采购的叉路口。目前,全国多地开展落实具体行动,以量换价,支持国产设备。不久,我国大型医疗设备的市场格局或将进入崭新的一页。


全国第一个“大型医疗设备带量采购”来了!近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布通知,开展2021年度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大型医疗设备集采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安徽几年前就开始了,原安徽省卫计委曾规定,乙类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单价在200万元的医用设备,都要参加省级集中采购。



根据2016年度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设备集中采购情况,当年组织的省级集采共采购75台大型医疗设备,预估采购总金额达数亿元。此后每年,安徽都会组织类似集采,在历年大型医疗设备的集采当中,今年首次提出以量换价。随着各地都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大型设备市场很可能会被改写。


医保局组织的“带量采购”

都有哪些内容?


早在去年12月初,安徽省医保局就开始制定《关于完善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行为,提高集中采购质量,降低医疗机构运行成本,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今年5月份,安徽省医保局、省卫健委等四部门下发“完善全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实施方案”的明确通知:坚持带量采购、以量换价的原则。即分类统一设备技术参数,发挥规模效应,以量换价,量价挂钩。 

工作机制上,在明确采购需求,强化集中采购管理基础上采用“三分合一”集采模式,并特别作出如下说明:

1、产品质量分层。组织专家根据不同医用设备关键技术、性能研判,在采购中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大型医用设备进行分类,划分各型号设备的技术层次。 

2、对医疗机构分级。将医院提出的设备技术需求分为科学研究型、临床研究型和临床应用型;县(市、区)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首次配置。

3、招标项目分包。根据购置预算、采购单位功能要求,编写设备技术参数,对产品层级和医院需求进行匹配,合理区分不同包之间的技术层次,按不同档次分包。

4、积极探索“价采合一”。以临床实用设备为参照开展相关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的成本核算,合理制定、调整相关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实现集中招标采购与项目定价、支付标准“价采合一”。

大型医疗设备的市场格局将改写?

2018—2020年我国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规划12768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12487台,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1000—3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医疗器械。由于此前疫情影响,我国各个地区院内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早已刻不容缓。

此外,广东省卫健委印发《广东省2018-2020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技术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鼓励公立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优先配置国产自主品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同年6月,云南省一份总预算为2.7亿的招标文件显示,招标设备不接受进口产品,全部要求国产。

在各地政策的操盘下,早已为国产医疗设备搭建起广阔的市场舞台。但需要所有国产厂商思考的一个问题:“台上到底如何演,台下的观众才会真正买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创新营销方式,或许会是一个新方向。

TAG: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